在日常门店服务中。曾遇到这样一位患有听损的阿姨。她听力下降有很长时间了,目前为双耳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双耳平均听力都在70几分贝,平常基本上听不到正常言语声,加上性格比较内向,所以很少与人交流。戴上助听器后交流无碍,自己和家人都很满意效果。
临走的时她说:明天要去打工,是在干洗店工作,这几天可不可以先不戴,以免掉了或弄湿。洗衣店工作场景简单,不会太乱。
我们告诉阿姨及家人,助听器的作用就是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聆听问题,干活需要跟人交流,更加需要佩戴,只是刚开始不能戴太久了,按照康复计划慢慢适应,太吵的时候不能戴。如果怕掉,又赠送防丢绳;怕潮湿就每天用柔软的擦布擦拭或者使用干燥盒即可。
过了一段时间打回访电话,阿姨说她还是戴上助听器去上班了,她适应得很好,没有什么不适,而且取下来就明显听不好,所以她已经不愿意取下助听器了。
其实除了上文中这个阿姨以外,还有很多用户也出于各种原因,配了助听器后时戴时不戴,导致佩戴效果不好,总是处于适应期,言语分辨率持续下降。
助听器是需要常戴呢?还是偶尔戴?
答案是需要常戴。助听器在过了适应期以后,是需要常戴的,戴的越久,效果越好,除了洗头洗澡睡觉的时候需要摘下来,其他时间都建议佩戴,原因如下:
(1)听力损失如同视力模糊,虽无法逆转,但科学干预能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助听器作为听觉补偿工具,肯定需要长期佩戴;
(2)保护残余听力,延缓听觉退化:长期未受刺激的听毛细胞和听觉神经会逐渐萎缩,而助听器持续提供声音信号,可维持听毛细胞和听神经敏感度,降低进一步听力下降风险;
(3)大脑功能支持:研究显示,听力每下降10dB,认知衰退风险增加1.4倍。持续佩戴助听器能减少“用进废退”现象,降低老年痴呆风险。
(4)环境感知能力:助听器可捕捉警报声、车辆鸣笛等关键信号,避免因听障导致的意外事故。
(5)沟通桥梁重建:清晰的声音输入能减少交流误解,修复因听力受损而疏离的家庭与社会关系。
(6)维护心理健康:减少因听不清产生的焦虑、孤独感,提升自信心。
(7)提升社交参与度:助听器使用者更愿意参与活动,避免社会隔离。
助听器并非“治疗”,而是“赋能”。坚持佩戴,是听力受损朋友主动掌控生活的智慧选择。戴好助听器享受随时聆听,智慧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