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康复课堂 > 疑难咨询
言语识别能力差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艾声助听器燕山店 发布于:2025/8/25 10:27:54 浏览量:

 

听得见,听不清一定是听力下降患者中最常说、也最令人沮丧的一句抱怨!

它精确地描述了一种核心的困境:声音的响度足够被我们感知,但声音的清晰度却严重不足,无法被大脑识别。

家人说话我明明听见了,但总像隔着一层纱!

在餐厅里,我能听到周围一片嘈杂,也能听到朋友在对面说话,可他说的是什么,我却听不太懂

为什么我的听力检查报告上,听力损失程度只是'轻度',但我感觉和别人交流这么困难?

……

如果上面的描述非常像您,那么您需要了解一个比听力水平更为关键的概念——言语识别能力

今天,我们和大家一起深入剖析这个决定我们能否顺畅交流的核心能力。

01  听力的双轨制:纯音听阈 vs .言语识别率

在专业的听力中心,一次完整的听力评估通常包含两个核心部分,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听力的双轨制

1)纯音听阈测试

我们最熟悉的《听力图》的完成,包括测试气导和骨导,如果验配助听器还需要不舒适阈

听力师会帮您戴上耳机,听到一系列嘀嘀声,并对能听到的最轻微的声音做出反应

它测量的是:您的耳朵能听到多小的声音,即您对声音响度的敏感度。

它的局限:它只告诉我们声音能量需要多大才能被您听见,却无法告诉我们您能否听懂

2)言语识别率测试

言语识别率的测试至关重要,但常常被忽略,或者根本测试的就不对! X

听力师会使用标准的语音信号(字、词或句子),通过校准后的耳机/声场进行播放,并要求您复述听到的内容。

它测量的是:在安静/噪声环境下,您的整个听觉系统(从耳朵到大脑)解码和分辨言语的能力,也就是能听懂多少

它的结果:以百分比(%)呈现。每组测试词为25个,言语识别率=听对的词/全部25个词。

 

言语识别率分级

非常好:90%—100%(正常情况)

好/轻度困难:78%—88%(轻度听力下降)

中度困难:66%—76%(中重度听力下降)

差:54%—64%(重度听力下降)

非常差 X ≤52%(重度、极重度、全聋)

听得见,听不清的根本原因,往往就在于纯音听阈和言语识别率出现了严重的不匹配!

可能您的听力图显示仅为轻中度损失,但言语识别率已经掉到了70%甚至更低,也就造成了能听见声音,却听不懂别人在讲什么!

 

02  为什么我的言语识别能力会下降?

言语识别能力是一个精密的连锁反应,任何一环出错,都会导致最终的清晰度下降,其原因非常复杂!

1)内耳耳蜗的损伤:信号从源头就失真

耳蜗内的毛细胞是声音信号的第一站。外毛细胞负责放大微弱声音,而内毛细胞则负责将声音的频率和强度等精细信息转换为清晰的神经电信号。

当内毛细胞因年龄、噪声、药物等因素受损或死亡时,声音信号在离开耳朵之前就已经变得模糊、失真!所以想听的清楚就很难了!

2)听神经的传输故障:信号在路上掉线

在某些情况下,耳蜗的功能可能相对完好,但负责传输信号的听神经却出了问题,这被称为听神经病变隐匿性听力下降

神经信号的同步性被打乱,导致传递到大脑的信号时序错乱、残缺不全。所以能听到声音,但是听不清楚内容!

3)大脑听觉中枢的处理障碍:大脑"“CPU ”跟不上了

这一点最关键,也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环!

耳朵和听神经只是信息采集员,真正负责听懂的是我们的大脑听觉皮层。

随着年龄增长或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大脑处理听觉信息的能力会自然下降,这被称为中枢性听觉处理障碍

大脑可能在以下方面出现困难:

分辨能力下降:难以区分发音相似的词语,如 “s”“/ sh”

过滤能力下降:无法在背景噪音中有效分离出言语声。

处理速度变慢:语速稍快就跟不上。

研究表明,年龄相关的听力损失( Presbycusis )不仅涉及外周听觉系统(耳蜗)的退化,也显著包含了中枢听觉处理系统的功能衰退。即使在校正了外周听损后,老年听损者在噪音环境下的言语识别能力仍显著低于年轻人。

 

 

03  识别能力差,助听器能有效果吗?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也是被问到最多的问题。

当言语识别率低于一定程度(例如<60%),意味着即使戴上助听器,也无法达到100%的言语识别率!

但这绝不意味着助听器没有用,而是需要明确助听器的意义。

1)助听器的核心作用:为大脑提供声音刺激

对于言语识别能力差的患者,助听器的首要任务是提供一个经过优化、清晰、可听见的言语信号。没有这个信号输入,大脑的听觉中枢会因长期缺乏刺激而加速退化,这就是所谓的听觉剥夺效应

因此,助听器坚持佩戴是维持现有听觉功能的底线!

长期未经干预的听力损失会导致听觉剥夺,进一步影响大脑的言语处理能力。早期进行听力干预(如佩戴助听器)有助于减缓这种中枢功能的退化。

2)借助高端助听器技术:最大限度优化信噪比

● Ai + DNN 降噪功能:智能识别并压制环境中的非言语噪声,突出言语信号

远程麦克风(如 Roger / FM 系统):这是在极度嘈杂环境下提升言语识别率的终极武器。它将说话者的声音直接无线传输到您的助听器中,几乎完全消除了距离和背景噪音的干扰,适用于多人会议等场景。

3)助听器是起点,而非终点——进行听觉康复训练

对于大脑来说,经过助听器放大的声音是一种全新的信号。您需要主动地去训练大脑,教它如何去理解和适应这种新声音。

朗读训练:每天花半个小时自己朗读报纸或书籍,让自己的听觉和发声建立新的匹配。

听觉训练 APP /软件:利用专业的听力康复程序,进行在安静和噪音环境下的词语、句子辨识练习

循序渐进:先从与家人在安静房间里一对一交谈开始,逐步过渡到更复杂的聆听环境

4)调整沟通策略与家人共同努力

与家人沟通时,让他们了解您的困难,并采取一些简单的策略:

谈话前,先将您的注意力转移到讲话者的方向

与您面对面交流,让您能看到口型和表情

语速适中,吐字清晰,不要说的过快

尽量选择安静的环境进行重要谈话

 

 

04  结语

助听器可以帮助改善言语识别率,但对于自身言语识别率差的患者,即使改善了,还是面临听不清的情况!

例如,两个患者,听力下降程度是一样的

第一个患者不戴助听器的言语识别率是65%,佩戴后提升至95%,经过助听器干预,效果很好,因为它本身的言语识别率就还行。

第二个患者不戴助听器的言语识别率是25%,佩戴后提升至70%,相比较看到这个患者提升的数值远远大于第一个患者,但他还是听不清!

这就是上面讲到的听力阈值和言语水平的差距过大导致的。

其中有几个比较关键的原因:

1)听力下降时间过长,且从未系统的佩戴过助听器(尤其是50岁以上的患者,年轻人还好)。

2)突发性耳聋患者(一般多为单侧听力下降)。

3)长时间佩戴助听器,但并未进行任何听觉康复训练的人。

如果您是上述三项中的患者,一定要注意了。

当您刚刚带上助听器的时候,效果一定不好。

——这不是助听器的问题,也不一定全是听力师的问题。大多数都是您自己的问题

不要期望戴上助听器,马上背过去从后面说话也能听清,那不是助听器那是魔法!

 

对于改善言语识别能力这件事,希望大家能够更多的了解原因到底是什么。不要一味地说:戴了也没用……相信,在你、我、助听器。我们一起共同努力下,一定能让您听得越来越好。


良乡助听器是北京最专业的助听器连锁机构,房山区开设的唯一一家助听器验配中心,电话:010-89367814.主营美国斯达克、丹麦瑞声达、新加坡欧仕达等世界知名品牌。验配中心配有先进的听力检测设备…

专家团队
助听器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产品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