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听器选配是一项需要专业指导的过程,但许多人在选配时容易陷入误区,影响使用效果。以下是常见误区及正确建议:
1. 误区:网购助听器更便宜方便,无需专业验配
- 问题:助听器需要根据听力损失类型、程度及耳道结构个性化调试,网购的“通用型”助听器可能放大噪音,进一步损伤听力。
- 建议:选择正规听力中心,通过专业测听、验配和调试,确保助听器参数与听力需求匹配。
2. 误区:双耳听力下降,但只配单侧助听器
- 问题:单侧佩戴会导致双耳听觉不平衡,加剧听觉剥夺效应(未佩戴耳功能退化),降低言语分辨能力。
- 建议:除非医生明确建议单侧佩戴,否则应双耳验配,保持立体声定位和听觉平衡。
3. 误区:助听器越贵越好,盲目追求高端功能
- 问题:高端助听器功能(如无线连接、降噪)未必适合所有用户。轻度听力损失者可能只需基础款。
- 建议: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例如:
- 安静环境为主:基础款即可;
- 复杂环境(会议、户外):需多通道降噪功能。
4. 误区:戴上助听器立刻能听清所有声音
- 问题:听觉系统需要适应期,初期可能觉得声音不自然,需逐步适应。
- 建议:
- 从安静环境开始,逐步过渡到嘈杂场所;
- 每天佩戴时间由短到长,坚持1-3个月适应。
5. 误区:助听器配完无需调整和维护
- 问题:听力可能变化,助听器参数需定期调整;设备也需清洁、防潮以延长寿命。
- 建议:
- 每半年复查听力并调试助听器;
- 日常用干燥盒保存,避免受潮。
6. 误区:助听器会让听力越来越差
- 问题:正确验配的助听器不会损伤听力,但未经调试的劣质助听器可能过度放大噪音。
- 建议:选择正规品牌(如峰力、奥迪康、瑞声达),避免使用模拟式助听器。
7. 误区:老年人听力下降是正常的,无需干预
- 问题:未矫正的听力损失会增加认知衰退、社交隔离风险。
- 建议:及早干预,助听器或人工耳蜗可显著改善生活质量。
8. 误区:助听器外观越大效果越好(或越小越隐蔽越好)
- 问题:外观并非性能决定因素。耳内式(小巧)适合轻度中度听力损失,耳背式功率更大但较明显。
- 建议:根据听力损失程度和个人外观偏好选择,优先考虑功能需求。
如何科学选配助听器?
1. 专业检查:先到医院或听力中心做纯音测听、言语识别率检测。
2. 试戴体验:选择多款试戴,比较不同环境下的效果。
3. 售后服务:确认调试、保修、保养服务(品牌售后通常更可靠)。
总结:助听器选配需个性化、专业化,避免因误区影响效果。早期干预和正确使用能显著提升聆听体验和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