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与视力如同我们感知世界的双翼,是我们认知的基石。然而,随着年岁渐长,这两个关键感官可能悄然发生变化,甚至引发认知能力衰退的风险。《柳叶刀》的最新发现为我们敲响警钟,也为预防痴呆症带来曙光。
《柳叶刀》委员会更新了《痴呆症的预防、干预和护理》报告,补充增加视力下降这一因素。报告指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视力下降与痴呆症风险之间存在关联,且这种风险可能通过干预得到改善。”
最新发布的修订报告延续了《柳叶刀》2020年的研究脉络,该报告曾明确指出,在众多可干预风险因素中,听力损失与痴呆症的发病风险存在更为显著的关联。
2024版的报告着重指出:“现有证据进一步证实听力损失干预与痴呆风险降低的关联性。佩戴助听器能够显著降低痴呆风险,尤其是对于那些同时伴有其他风险因素的人群而言,效果更为显著。”
那么,视力下降是如何被列入该风险列表的?它与听力损失作为痴呆风险因素之间又有何联系?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讨一下。
01 视力问题、白内障,都可能增加患痴呆的风险
《柳叶刀》报告称,大量新证据显示,未经干预的视力损失是痴呆的可调节风险因素,具体包括:
●委员会在综合分析14项队列研究后发现,患有视力问题且未作干预的成年人,其罹患痴呆症的风险较普通人高出47%。
●另一项研究分析揭示,白内障(即眼球晶状体因混浊导致视力模糊)以及糖尿病引发的视网膜损伤,均与痴呆症存在显著关联。
后续追踪研究表明,接受白内障摘除手术的患者,其患痴呆症的风险比未接受手术者降低了29%。
《柳叶刀》总结强调,“通过干预视力减退,我们为预防痴呆症开辟了一条明确且可行的路径。”
02 视力下降和听力损失存在相似的痴保症诱发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出现视力和听力问题不做干预,在诱发痴呆的风险因素上高度重合,主要体现在这三个方面:
(一)大脑结构发生改变
视网膜是中枢神经的一部分,直接向大脑传输视觉信号。如果视力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视网膜的变化可能会“连累”大脑,引发与痴呆相关的结构改变。
西达赛奈医疗中心的研究为此提供了佐证: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视网膜的异常变化与轻度认知障碍及及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部病征呈现显著相关性。
主导该研究的助理研究员 Yosef Koronyo 特别指出:“视网膜变化与内嗅皮质和颞叶皮质的结构改变密切相关,而这些区域正是掌管人类记忆编码、空间定位和时间感知的核心功能区。”
视力问题会影响大脑结构,而听力损失对大脑结构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虽然生理性脑萎缩是自然衰老的必然趋势,但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听力损失不做干预会导致颞叶(负责语言处理和声音解析的区域)长期缺乏有效刺激,进而加速脑组织退化,这将直接损害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二)增加认知负荷
无论是视力下降还是听力损失,如果迟迟不做出干预,都会迫使大脑进入超负荷运转状态。当感官功能受限时,完成日常任务或参与社交互动都会变得困难重重。
在此情境下,大脑不得不耗费大量精力去处理视觉或听觉信息,从而挤压了用于思考和记忆的“脑力资源”。长此以往,认知功能自然会受到影响。
(三)社交活动减少
当视力或听力水平下降严重到影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或阻碍与他人的正常交往时,人们往往会选择自我封闭,进而陷入孤独的境地。这种情况不仅会降低生活幸福感,还会增加患痴呆的风险。
★ ★ ★ ★ ★ ★★ ★ ★ ★ ★ ★
定期进行听力与视力检查,是守护感官健康的第一步。一旦发现问题,应尽早就医干预,这不仅关乎感官健康,更对提升生活质量、维持长期认知功能有着重要意义。重视听力和视力健康,愿我们都能听清世间美好,看清多彩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