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的耳朵大约可分辨出40万种不同的声音,这些声音有些小到微弱得只能使鼓膜移动氢分子直径的1/10.当声音发出时,周围的空气分子就产生一连串的振动,这些振动就是声波,从声源向外传播.

当声音到达外耳后,通过耳廓的集音作用把声音传入外耳道并到达鼓膜.鼓膜是外耳和中耳的分界线,像纸一样薄,但却非常强韧.

当声波撞击鼓膜时,即引起鼓膜的振动.鼓膜后面紧接着三块相互连接的听小骨.紧挨着鼓膜的是锤骨,之后是砧骨,最后是镫骨.

当声波振动鼓膜时,听小骨也跟着振动起来.三块听小骨实际上形成了一个杠杆系统,把声音放大并传递入内耳.三块听小骨中最后的镫骨连接在一个极小的薄膜上,这层膜称作前庭窗膜(卵圆窗膜).前庭窗膜是内耳的门户,而内耳中有专司听觉的器官-----耳蜗.



当前庭窗膜受到振动时,液体也开始流动,耳蜗里有数以千计的毛细胞,它们的顶部长有很细小的纤毛.在液体流动时,这些毛细胞的绒毛随耳蜗液体的波动而弯曲,由此产生神经冲动,冲动沿着听神经传到听觉中枢.

经过一系列生物电变化,毛细胞把声音信号转变成生物电信号经过听神经传递到大脑.

大脑再把送达的信息经过分析整理,神经冲动就变成我们可以感知的声音了.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部分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影响听力,传导声音的路上出现问题,也就是传输障碍。传导性耳聋病因主要与外耳道等功能障碍被阻塞等因素有关,当然也包括炎症、外伤等方面。然而感音性听损是一种耳蜗病变所造成的听力损失病征,神经性耳聋又称感音性耳聋。传导性耳聋一般是外耳和中耳出现了问题,导致声音信号无法正常传递到内耳,助听器放大声音可以帮助我们将声音穿过中耳,然后由正常功能的内耳处理声音信号,从而达到改善。感音神经性听损,这种听力损失一般是内耳出现问题。感音神经性耳聋往往会伴随着听觉系统失真的问题,这就要求患者选配助听器的功能要更齐全,当然价格也会更贵,如根据患者低,中,高频不同频段损失调节助听器,同时再通过不断的适应,锻炼,来恢复自己对与言语的分辨能力。从而更好地帮助患者听到声音,听懂声音,听清楚声音